第二次說再見

對於《蘋果》的被自殺,除了憤怒,還有感慨。因為隨著《蘋果》的消失,《飲食男女》也無可奈何的要結束。我離港赴美前的最後一份工作,就是在《飲食男女》當編輯,所以感受特別深。

雖然在《飲食》只做了不足兩年,但那600多天對我來說,可說是意義重大。

*以上影片是我現存少量當年在《飲食男女》寫的作品

2001年初,《東周刊》被星島集團收購,我和其他幾位同事不幸被裁員。就在有點徬徨之際,舊同事問我有沒有興趣到《飲食》當記者。大概兩個星期之後,我便開始到將軍澳上班了。在此,我深切的謝謝A先生和E小姐!

想當年,《飲食》是全港第一家中文傳媒會付款給記者在餐廳用膳,然後寫食評的。其他報刊的慣例是記者跟餐廳的公關表明要介紹他們,然後約時間拍照及訪問,之後記者回報館寫「食評」交稿。《飲食》讓我明白真相與觀點的重要,也讓我明白專業是甚麼一回事。

幾個月後,我當上了雜誌編輯一職,跟同是編輯的潘小姐每星期輪流寫「編者的話」一欄。我和潘小姐不太熟稔,但我非常欣賞她的認真,也喜歡她的文字。所以每星期寫這一欄的時候,都會不期然地認真起來,免得失禮自己。現在回看,有幾篇「編者的話」仍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作品。

《飲食》給予我很大的創作空間。一年多下來,我有機會寫了幾篇旅遊飲食專題,香港老店介紹,以及中英對照的食譜,算是我對food writing的一點致敬。

不過要算在《飲食》的最大得著,必定是在那些年一起捱夜趕稿的戰友們。我們雖然現在處身在世界不同角落,不同行業,但我希望有一天,我們能在煲底相見,吃個痛快,舉杯盡歡。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